< >

学院要闻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学院要闻 >> 正文

绍理青年丨绍兴理工学院“脑洞贰号”团队:从校园社团走向国赛舞台的破壁之旅

发布日期:2025-11-06    点击次数:

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,绍兴理工学院脑洞贰号团队从全国119所高校的12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勇夺全国一等奖,实现了绍兴理工学院在该项高水平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。这支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朱凯、徐大智和王茜组成的团队,用智慧汗水,充分展现了绍理学子的卓越风采。

因梦而聚:优势互补的“硬核”团队

“我们团队的组建,既离不开学校搭建的优质平台,更源于对结构设计的共同热爱与执着追求。”团队队长朱凯道出了团队凝聚的核心。谈及团队的独特优势,成员们有着清晰共识:三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,精准覆盖竞赛全流程核心环节。朱凯擅长整体构思与理论推演,为方案筑牢根基;徐大智深耕模型制作,凭借精湛技艺让创意落地;王茜则以细致严谨的态度把控每一质量细节,成为团队的“定心”。“我们各所长、相互支撑每一个设计构想都能逐步完善。”王茜说

团队名称“脑洞贰号”藏着创新与传承的双重深意。“‘脑洞’代表我们敢于突破常规、探索未知的精神,‘贰号’则是对过往积累的传承与延续。”徐大智解释,去年团队便以该名称征战省赛,斩获第四名的佳绩,今年更带着这份传承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。这份传承不仅体现在名称延续上,更融入团队协作的方方面面。在指导老师看来,成员间无需多言的默契配合,以及对专业极致追求的共同信念,正是这支团队攻坚克难、斩获荣誉的关键。

迎难而上:五天攻关的破局之路

成功从无捷径,极致追求更需直面挑战的勇气。距离全国赛仅剩五天时,团队在一次常规测试中获取一组关键数据。经深度分析研判,他们敏锐发现:现有方案虽已满足稳固要求,但仍较大优化空间,完全有能力向“更轻质、更高强”的极致目标发起冲击。

面对这一重要契机,团队迅速决策,以沉稳心态和坚定魄力投入新一轮攻关。“那五天,实验室就是我们的家,指导老师全程陪伴,和我们一起分析问题、推演方案、寻找突破点。”王茜回忆道,“大家目标一致、齐心协力,全神贯注打磨每一个细节,那种精益求精的氛围,至今难忘

关键时刻,成员们各展所长、高效协作:朱凯牵头新方案的理论计算与框架搭建,徐大智带领团队攻克模型制作的技术难点,王茜则聚焦细节进行精细调整与优化。最终,在师生同心协力下,新方案如期完成,且在比赛中展现出突出优势。“这次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真正的成功,离不开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和永不止步的追求。”徐大智感慨道。

继往开来:荣誉背后的成长与传承

斩获全国一等奖,对“脑洞贰号”团队而言,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,更是开启新征程的起点。“比赛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牌本身,而是备赛过程中的历练与成长。”王茜表示,这段经历不仅让大家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,更锤炼了高压环境下高效沟通、协作攻关的综合能力。

团队的亮眼成绩,离不开学校多年来持续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建筑工程分院依托“结构模型设计协会”搭建实践平台,建立起从理论指导到实战打磨的系统竞赛培育机制,让学生在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的氛围中,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。这种精准对接行业需求、聚焦创新素养的培养模式,为学生绽放才华提供了肥沃土壤,也成为团队斩获佳绩的坚实后盾。

谈及未来,团队有着长远的规划与期许。他们正系统梳理备赛过程中的经验心得与竞赛技巧,计划编写成详实的指导手册,为学弟学妹们搭建成长桥梁“我们希望‘脑洞’所承载的创新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,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价值、再创佳绩。”团队成员表示,将带着此次比赛的收获与感悟,在结构设计的专业道路上继续深耕细研、勇毅前行。


来源:组织宣传部  文字:徐冠杰、刘美好  编辑:陈英 齐陈蕴


联系我们
地址: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
电话:0575-88345808
传真:0575-88061806
邮编:312000 ipv6
版权所有:绍兴理工学院 |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/浙ICP备15003513号-1
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/浙ICP备15003513号-1